宋志平有困难,找老宋

宋志平,年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军工集团红星机电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年5月由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界首市砖集镇黄庄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三年来,他从一个军工战士,转变为扶贫战士,在这场人类史上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助力黄庄村“村出列、户脱贫”,尤其是带领村“两委”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成为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稳定器”。

年,黄庄村顺利实现21户45人脱贫,贫困人口由年建档立卡时的人,减少到10人,贫困发生率由12.38%下降到0.16%;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0元增长为50万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条条有路灯,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群众有困难,他要多帮点”

  当初来时,他生怕担不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信任。当真到了黄庄村,心里就有了信念:既然选择了扶贫路,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从走村串户中熟情况,从千头万绪中理思路,熟悉张家长,了解李家短。群众遇到困难了,能帮一把,就尽力帮一把,驻村的每一天,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

  一个个病魔的缠身,导致了一个家庭的不幸。张伟,一个铁骨铮铮的退伍军人,满脸写着沧桑与疲惫,他的两个女儿都是“脑瘫”患者,大女儿已瘫痪在床10多年,几乎成了植物人;小女儿6岁,仍不能走路,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

  了解到这家的不幸,宋书记多方努力咨询,找到安医附院儿科神经康复方面的专家。他亲自带领张伟家的小女儿到安医就诊,经医生诊断,确诊为遗传基因代谢异常病。经过长期的理疗,小孩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纠正了这家人一直认为孩子是“脑瘫”的错误判断,并为其争取到残联1.2万元的理疗康复费用。

  有次走进张伟家,张伟说话中都透露着无奈。对于宋书记提供的帮助,他充满感激,当市委扶贫专项巡察组入户调查时问他是否知道驻村工作队长时,他说:“这辈子也忘不了”。

  要问宋书记为困难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这个说不太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这家看病就医、申办低保、危房改造,帮助那家联系就业、助学圆梦、申请贷款……

年,宋书记带领工作队完成走访户次,98名学生的教育保障、23户的住房保障、年以来脱贫户医疗保障、户人社保兜底政策等,都一一得到落实。

“村里收入低,他帮找出路”

年,黄庄村成功“出列”,并被界首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这个时候,作为队长的他又陷入了沉思,困难群众是脱贫了,但村集体经济薄弱,一年不到约10万元收入,还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获得的收益。没有村级产业发展,是摆在面前的棘手问题。

  为此,宋书记带领村干部到河南西峡、安徽阜阳、合肥等地调研香菇、金针菇等种植及产业发展。在征求安农大教授意见和村里实际情况后,选择与省南方某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在村里发展菌菇种植项目。

年6月,他向军工集团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启动建设村“菌菇产业种植基地”,当年所产菌菇实现销售收入近万元,实现利润近30万元,年发放工资11.2万元,人均收入余元。项目带动近30户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

年,宋书记带领工作队与村里又谋划了新能源生物颗粒燃料项目,向军工集团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加上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与省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成立安徽金宁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工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利润3万元。

  消费扶贫让“小香菇”闯出“大市场”。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菌菇基地得到稳定发展,所产香菇受到市场青睐,产品已销售界首、阜阳、合肥、太和、临泉等地。他积极响应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意见,协调军工集团,开展消费扶贫采购,仅年从村采购农产品价值达万元。

“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脱攻坚,强班子、带队伍,着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党建工作中,宋书记积极推动“互帮互学共提升,结对共建促发展”,促成村党总支与军工集团红星机电公司六分厂党支部“结对子”,年组织村党员在合肥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党建活动,聆听省委党校教授主题教育专题报告,赴廉政教育基地、皖籍将军故里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思想上受到了再洗礼。

  驻村三年来,宋书记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在黄庄村的贫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老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他说:“千万别这么说,群众有困难,我只是想多帮点。”

  宋书记的工作,得到群众的好口碑,同样得到了组织的“金银杯”。年他获得省直机关工委、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联合评定的“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界首市“优秀产业发展指导员”称号。(转自安徽机关党建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hehzx.com/thxys/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