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未来

宗教界历来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解释为中国回族民族的历史,即:中国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色目人和番客,那些来华经商的阿拉伯、波斯商人...。

  近百年来,数代研究中国回族历史的专家学者,他们经过艰苦的历史考证,认真负责的分析,发布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宗教界的宣传大相径庭!   以上所述诸人,在整个民族来源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其最主要来源还是13世纪初年以后,自中亚等地陆续迁入的各地人。   中亚人东渐,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中亚引起的结果。   从现有记载看,蒙古军在前后数次远征中,至少曾掳掠了数十万人解送回中国。《摘自:“中国民族史”汪仲翰》正是由于蒙古人的西征和向外扩张,亚洲的民族关系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亚、中亚的大批穆斯林进入中原,出现了人在中原聚合的高峰时期。蒙古国时期和元代入居中原的人,实际上是后来形成为中国回族的主体。《摘自:“回族的形成与发展”萧剑平》元朝境内回人的来源主要是成吉思汗西征以来中亚、波斯、阿拉伯各地被俘东来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归降蒙古的贵族、官员及其族人、部属,先后签调来的军队,被征辟入仕于元的学者,以及来中国经商因而留居的商人。   继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客”之后,伴随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西征,中亚地区大批不同族群的穆斯林被征发、迁移到中国,又在元朝统一中原的战争中被分散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另外还有许多随着中西交通的畅通而陆续到来的穆斯林商人,他们“擅水陆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   这样就形成了“元时遍天下”的局面。   众多文献都明确的记载着:中国回族的主体是13世纪以后,西域的多种族群体,这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中亚的结果。

一、蒙古人的西征,回族先辈东来。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先辈的是东来的多种族群体,客居在中国!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对亚州、欧州进行的三次大规模的西征。   第一次:-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年,术赤之子拔都西征。   第三次:-年,托雷之子旭烈兀西征。   公元-年,半个世纪蒙古人的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   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   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   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   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   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摘自:张秀平、毛元佑、黄朴民编著“蒙古西征之战”》   蒙古人三次西征,将大批征召的军士、战争的俘虏、掠夺的奴隶、签发来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到中原屯田的西域百姓和士兵,也有自愿投诚蒙元帝国的人,离开他们的国家、离开他们的祖先居住的地方,移居到蒙古和中原!   在元史、元密史等文献中,记载来华人数,有数十万到百万之多!   《多桑蒙古史》一卷十章描写13世纪之初,蒙古贵族统治阶级的西征,说:蒙古兵多用诈术,不惜为种种然诺,诱敌开城。城民之过于轻信,开城乞降者,蒙古兵则尽屠之。虽先发重誓,许城民不死,亦然。凡大城皆不免于破坏,居民虽自动乞降,出城迎求蒙古兵之悲悯者,仍不免于被屠。盖蒙古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后顾之忧也。此辈不重视人命,仅见有立时之卤获,与其畜群之牧地而已。      蒙古兵在远征之中,每年休养士马数月。然于进至屯驻地以前,必先躏其四围之地甚远,俾能自保,然而饱栽所掠之物,休兵于其地。役使所俘之多数俘虏,是皆因年幼貌美而获免之男女也。此辈不幸之人,命运较死于蒙古兵锋镝之下者,更为可悯,体无完衣,饥饿疲弱,待遇如同最贱之牲畜。军中之幼妇万千,习于亚洲人之奢侈,遵守东方风俗及回教法律,生长于深闺之中者,曾见其亲属被杀,自身被虏,而随此种貌丑行恶之蛮人,以供其玩具之用。   在这样无比的野蛮与残暴的民族迫害中,回族史揭开了它的序幕。就是这些未被杀完,未被折磨死的人们,到了中国,他们的后裔成为回族的一种基本构成的成分。   这些人,在到达迁徙地点后,生活情况比在被迫东迁的时候,一般地要得到了改善。但是他们在被迁徙相当久之后,处在奴隶和半奴隶地位的,还是要占相当的数字。   《摘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民族史”-页》

二、回族祖先主要的种族或族群

  邱树森教授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在元朝初期,“”只是十余种色目人中的其一,到元朝中后期,“”的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各色目人种的总名称。   杨志玖教授的研究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此时“成为色目人的代称,泛指一般的西域人或色目人”。13世纪时移居中国的西域各国“”人,他们原来并不都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之中,既有波斯和阿拉伯人,也有阿儿浑、哈刺鲁等突厥语族诸人。除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外,他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国最初只能算是一个穆斯林的集合体。《摘自:“中国民族史”汪仲翰》元代从西域入居中原和江南各地的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中,还有很多哈剌鲁人和阿儿浑人,他们通常以本部族名称见于记载。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三册、第二节回回》   象哈刺鲁、阿儿浑这两个中亚的较大的都族,当时各自被当作色目人的一种,和并列。   各家氏族表中也将哈剌鲁,阿儿浑单独排列。叙其世系。   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融合于人中,人们也把他们当作人看待,最初的哈刺鲁、阿儿浑的名称也消失了。   《摘自:“元代东来的世家”杨怀中》   1、哈剌鲁人   哈刺鲁,在元代文献中,又译作会儿鲁兀、合儿鲁、合鲁温、合鲁、匣刺鲁、哈儿鲁、哈利鲁、罕禄鲁、柯耳鲁、俄鲁。   哈剌鲁人即唐代的葛逻禄人,为西突厥诸族的一部。   公元年,葛逻禄人由金山(阿尔泰山)迁徙到天山西段北麓、巴尔喀什湖地区驻牧。   公元年-年,喀喇汗王朝时期葛逻禄人改称哈剌鲁人,并皈信了伊斯兰教。   公元年,哈剌鲁人自愿降服了成吉思汗,并派出了哈剌鲁军,参加了元帝国征战西夏、金和南宋的战争,自此哈剌鲁人成为元帝国的重要成员。   哈剌鲁人的祖居地,巴尔喀什湖地区的海押立和阿力麻里,沦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汗国的一部分。   哈剌鲁人逐渐开始迁徙,大批入居内地,东迁至中原。   公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元帝国实施屯田制度,招集哈剌鲁军人万户府,屯田于襄阳、南阳等地。   在此前后,他们屯驻于大都龙庆川(北京延庆县)、大名路(治所在河北大名县)、真定路(治所在河北正定)和庆元路(浙江宁波)等地。   2、畏兀儿人   畏兀儿,即高昌回鹘,又译为畏吾而、伟兀、卫吾、委兀、瑰古、乌鹆、外五等。   回鹘人是突厥诸族铁勒部高车人的后裔,现在的维吾尔人。   古有袁纥(北魏)、韦纥(隋)、乌护、回纥、回鹘(唐宋)、畏兀儿(元明)等不同称谓,元时住牧于新疆东部。   公元年,回纥人建立了回鹘汗国。   公元年,中国唐朝与回鹘汗国军队灭突厥汗国。   公元年,文宗开成四年,由于上层内讧、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原先生活在漠北草原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人、分五支开始迁徙,回鹘政权灭亡。   公元年,回鹘汗国被黠嘎斯(柯尔克孜人的先民)所灭。   公元年-年,西迁的回鹘人与样磨和葛逻禄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九世纪下半叶,由漠北迁徙至高昌、北庭地区居住,后臣属西辽,君主称亦都护。   10-15世纪,原来信仰佛教的回鹘人逐步改信了伊斯兰教。   成吉思汗西征,畏兀儿君主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杀死西辽国驻哈剌火州少监,(西辽国的监护官),降附蒙古,部分畏兀儿军随蒙古征战进入中原。   元世祖护国时,西北宗王叛乱,累侵其地,亦都护迁往永昌(今甘肃省永昌县),许多畏兀儿乃因战乱、经商、入仕等人居内地,他们分布广泛,并以军户、民户分别屯垦于甘肃、河南和云南等地。   畏兀儿人是最先自愿降服成吉思汗的民族,成为元帝国政治、军事、的重要成员,是元帝国政权的组成部分。   3、阿儿浑人   阿儿浑,元代文献中又有阿鲁浑、阿鲁温、阿剌温、阿儿温、阿鲁虎、合鲁温等名。   中亚突厥部族,住牧于中亚七河流域至楚河流域一带。   居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之间。   初见于八世纪的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也见于吐鲁番文书。   成吉思汗西征时,此部人来附,组成阿儿浑军,由克烈部人哈散纳率领,转战中亚。   太宗窝阔台时,此军东迁并合工匠三千户,屯驻于荨麻林(今河北张家口西)、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下水(今内蒙古凉城岱海),从事织锦生产与垦荒。   4、康里人   康里,元人又译为康礼、航里、抗里、夯力、杭斤。   古代高车人的后裔,属突厥人的一支,游牧于中亚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北地区。   公元年,元十八年,蒙古军征斡罗思回军,进人康里境,败其主霍脱思罕。   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康里地属长子术赤分地,康里人被掠到中原者甚多,大多从军,分属于蒙古各部中,武宗时设立广武康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康里人主要以永平路(今河北滦县)为屯田区。   5、钦察人   钦察,又译钦叉、可弗叉、克鼻稍、乞卜察兀惕。   突厥的一支,13世纪时游牧于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流域一带,下分若干各自独立的小部,王族居玉里伯里山,称玉理伯牙兀氏。   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曾两次派兵进军钦察,灭其国。   钦察人多被蒙古俘掳为奴,西征后则被裹协东来,分散在漠北、漠南及辽东的蒙古各部中。   元世祖时,因其首领土土哈有战功,钦察人隶诸王为奴者释免为军。   至元二十三年(),元廷建立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后又分出左、右两部和龙翊侍卫等,主要以清州(今河北青县)为其屯垦点。   6、阿速人   阿速,史籍亦称作阿阑、阿思、阿宿、阿速惕、阿速特,古代奄蔡人的后裔。   属波斯斯基泰-萨尔马提亚人,原居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的库班和捷别克。   后移居到捷尔宾特伏尔加河口,与拜占庭、谷儿只(今格鲁吉亚)、斡罗思(今俄罗斯人)关系密切。   公元年,元十六年,速不台等率军自高加索逾太和岭北上,大败阿速等部联军。   公元年,太宗十一年,蒙哥率师征服此部。   公元年,宪宗三年,蒙古派人括阿速户口东迁,迁往中原的阿速人多从军。   公元年,世祖至元九年,组成阿速拔都军攻宋。   武宗时,设立左、右阿速两卫。后主要屯垦于大都以北,古北口内的潮河川以及云中(今山西大同)等地。   7、斡罗思人   斡罗思,元人也称为斡罗斯、兀罗思、兀鲁思、阿罗思和斡鲁速惕等,即俄罗斯人。13世纪时,分为几个公国。   公元年,元十八年,蒙古军初败其军于伏尔加河,攻入其南部。   拔都西征,臣服于金帐汗国,一部分人被掳至蒙古和中原地区为奴。   公元年,文宗至顺元年,元廷收聚一万斡罗思人,设置宣忠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并屯田于大都以北地区。   《摘自:马建春“古元代东迁西域人屯田论述”》   但总体来看,元朝初期被“他者”称为“”的是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为主体的群体,其内部成分呈多元化,包括: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缘群体,不同族系的群体,同一族系的不同部族群体,不同语言文化的群体,不同种族的群体,同一宗教下不同教派的群体,不同职业的群体,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以及少部分的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等。   《摘自:“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杨文炯》   这些人参加了蒙元帝国的讨金、灭宋、灭西夏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又将他们分配到中原各地屯田。   其中有很多人进入蒙元帝国的贵族统治阶层,担任了各级要职!   就是这批东来的多种族群体,成为现在回族的主体!   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写到:   元朝统一中国后,由于四大汗国已相继成立,东西交通畅通,一些归附元朝的贵族,官僚及学术人士也来到中国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但以充任各类官员者为多。   尽管元代色目人地位高,特别是穆斯林人多贡献大,但蒙古统治者视他们为奴仆,实质上仍处在一个被征服而亡了国的移民者的地位。   他们与唐宋时的大食、波斯侨民一样,并不以中国为其祖国。   《摘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民族史”页》

三、被蒙元帝国遗弃的回族先辈、滞留在中国的中原大地。

  公元年,中原人建立了明王朝,元顺帝从元大都(北京)迁往漠北后,游牧民族的蒙元帝国,结束了在中原近百年的统治。   在改朝换代的政治背景下,从西域来华的人,成了真正的天涯沦落群体,一部分随蒙古人到了漠北,大部分滞留中原。   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写到:   元末明初,是民族开始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时期。   这时,久居中原的各族穆斯林,除已具有大融合和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条件外,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强迫同化政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摘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民族史”页》   明朱元璋,北伐时发布的《谕中原檄》提出了: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斗争口号。   并说他出兵北伐旨在“复汉官之威仪”。   宣布:“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摘自:“皇明诏令”卷1》   洪武元年二月,他下诏复唐式衣冠,即禁用“胡服、胡语、胡姓”。   《摘自:“皇明诏令”卷30》   许多蒙古、色目人入仕之后,纷纷改用汉姓汉名。后来,朱元璋觉得此举有悖“先王致谨氏族之道”,才又下令“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   《摘自:“皇明诏令”卷51》   明朝,洪武六年闰十一月,明朱元璋,颁布制定了《大明律》。   朱元璋禁止蒙古、色目人在本民族内部自相嫁娶。   《大明律集解附例》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指汉族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禁胡服、胡语、胡姓名”,“胡人不能自相嫁娶”等限制和汉化胡人的政策下胡人接受了中原文化(汉文化)。但是,也在这一政策的前提下,接纳了回族先辈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用现在的话说:给了绿卡、准予定居,最后加入了中国国籍。   中原人民接纳了他们!也养育了他们的子孙!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鸿翔,自年起,历经40多年,搜集明代各民族人士入附中原的历史资料,整理汇编出入附中原后入仕(作官)者人的相关资料,编辑出版了“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书中的绪言中写到:

  盖明自崛起淮甸,化家为国,成祖继武,声威益振,一时殊风异俗,若女真、鞑靼、兀良哈、瓦剌、哈密、沙州、西番、扯儿禅、车儿禅、土鲁番、赤斤蒙古、撒里畏吾儿、别失八里、撒马儿罕、钦察、番国、高丽、交阯、暹罗、阿速、古里、天方诸部族,畏威怀德,相率内附。   明为怀柔远人,固我边围,于是授之职位以结其心,赐之田园以固其志,而来归者逐乐不思蜀,改名易姓,占籍华土,久而乃为中原之新氏族矣。   《摘自:“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第1页》各民族人士的入附是主动地、自愿地,他们乐意接受明朝对胡人的政策,而宗教界的解释和历史的本来面貌却大相径庭!   上述这些人,在元后期到明中期,历经两个朝代,逐渐形成了共同体!   的组成中,还融入了其它民族:如来华的犹太人和吉卜赛人...等。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多种族的族群共同体!还没有作为一个民族!回族人的先辈在定居中原前,祖先的家乡在哪里?   绝大多数在西域(中亚)!   现在宁夏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是汉族与西夏王朝党项人的家乡!   回族人的主体是突厥人、波斯人!也有少量的阿拉伯人!   明、清、民国、称他们为、回教人、不称回族人。   明朝时接纳了回族的先辈!   西域来华的(中亚)穆斯林成为中国人!   这是回族先辈入附中原时的选择!

 四、新中国确认了回族的法律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年的《回族简史》写道:   “自南宋末叶至元亡,是的初期活动时期。这时,形成民族的条件在萌芽、成长中,民族还没有形成”。   总之,回族的形成不仅是文化内部认同与整合的结果,而且是在异质的汉文化语境下不同族群之间互动、边界刻画以及国家作用下形成的。公元年,在全国民族识别工作会议上,从法律上确认了回族。   中国回族实际上是被汉文化和血缘融合后的民族!   回族人民应当感谢中原人民,它们无私的接纳了东来的回族祖先和它们的子孙,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所以,应和中华民族中各族团结、和谐、共同进步和发展是历史潮流!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有别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信仰!   中国回族穆斯林,不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柯尔克孜、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   他们都是由氏族部落融合演变形成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的文化不局限于宗教信仰上。   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服饰和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维吾尔族的12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   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或者说他们的先辈没有客居中原到入附中原的经历。   撒拉族也是东来的民族,他们保存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保存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保存着多年前自己祖先带来的手抄本“古兰经”。   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外交官也千里迢迢亲自来看望他们留在东方的族群!   在中亚有个“东干族”,它们在中亚居住的村落称“陕西村”!清末时逃到中亚。他们的祖先绝大多数曾是中亚人,可是他们没有被中亚的各民族所接收,只能以东干族的名称定居下来。   现代和历史有关回族的各种文献里,几乎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逃到中亚的人们,不被中亚各族接受,他们又怀念起中国,改称“东干族”居住在“陕西村”...。   实际上是:一个来到中国后的西域(中亚)族群,已经无法再返回到他们祖先的原始族群、部落和国家中。   何况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西域(中亚)的哪个民族、在哪个地方!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普通的道理,一个离开原始族群数百年的民族,已经不在是原来国家和民族的成员!祖先的祖居地只能是族群的历史渊源!   撒拉族只能是中国人,不再是土库曼斯坦人!   回族只能是中国人,不再是西域(中亚)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   近几年,少数宗教狂热份子,在各类回族或穆斯林网站上大肆宣传:公然宣称“爱教不爱国”!或者“爱国不等于爱政府”!并引用清代西北人暴动的历史,证明它们反抗政府压迫宗教的决心!   甚至宣称他们是“天方国人”,又不想当中国人了!   那好办!让这些人离开中国这块土地,回到他先辈当初来的地方!-多年沧桑巨变,那些族源的所在国和地区还可能收留这些人吗?   广大回族穆斯林还是要继续留在先辈选择的中国!   作一个爱国爱教与各民族团结的中国回族公民!一些宗教信仰极端和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不去认同祖国!天天拿宗教信仰说事!有意识的淡化祖国的意义!这些人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害群之马!他们打着爱教的幌子!干的分裂回族穆斯林、背叛祖国的勾当!   他们给中国回族穆斯林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认同祖国不是哪个政治家想出来的!   是回族的先辈入附中原时的选择!是历史形成的!   回族在作为民族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多种族的族群共同体!   在没有认定为民族前,以“”、“回教人”等名称存在于社会之中!   回族作为民族,还是年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会议上决定的!   我们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我国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约三分之二的回族人口分布在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就其星散分布而言,几乎全国的县市都有回族分布。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不认为回族是一个民族,他们的定位是:   “回民是是信仰回教的汉人”。   这种说法主要是从的血统上来定位的,他们认为是汉人血统。   回族穆斯林问题,强调穆斯林的,是站在信仰论的立场,强调种性的,是站在血统论的立场。   种性和信仰是完全可以分开的,正如阶级和信仰同样可以分开一样,作为种性和信仰有个人选择的自由。   同一种族中背教者,因为信仰的改变,你不能否定它的血统:同样,同一信仰下,也包括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极端的人,破坏民族团结,鼓动仇视汉人,   这是背叛历史、背叛祖先的忘恩负义行为!   回族的先辈以来到中国为荣来到这块土地上。   而他们的子孙中,个别人叫嚣自己不是中国人?

五、回族人的祖先信仰宗教的变迁

回族的祖先信仰拜火教、摩尼教(后改称明教)、犹太教、景教、佛教等。

  公元8-15世纪后,历史上回族人的祖先,先后被强迫改信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的伍麦叶王朝(-)、阿巴斯王朝(-)。   突厥人的奥斯曼王朝(-)、喀喇汗王朝(-)。   波斯人的花剌子模王朝(?-)。   蒙古人的帖木儿王朝(一说帖木儿也是突厥人)(-)。   它们都是中东、西亚、中亚地区历史上都是政教合一的王朝。回族人的祖先,被这些王朝在不同时期,先后被强迫改信了伊斯兰教!   “政教合一”就是政权和神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   政教合一制度在中世纪时期,拜占廷、英国、俄国、阿拉伯、印度、西亚、中亚等国家或地区实行过。   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利用宗教。   而宗教首领为了扩大影响、争夺势力,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的联合。   掌握神权与掌握政权的两大集团既彼此争夺权势,又相互依赖和利用。   政教合一制度是宗教和政治结合最密切的形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相继废除政教合一制度。但仍有少数国家实行这一制度。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它简单粗暴的认为把世界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真主选中的穆斯林,由哈里发统治着;另一部分是异教徒,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启示,应该皈依伊斯兰教。   穆斯林应该与其进行“圣战”,使之皈依正确的信仰———伊斯兰教。   为信仰而战的穆斯林,今世的奖赏是丰厚的战利品,后世的奖赏则是牺牲后马上直升天国。在战争中,阿拉伯人通常给敌方三种选择:要么皈依伊斯兰教,享受穆斯林的待遇,免除包括人丁税在内的一切赋税;要么立约投降,成为顺民,可以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但必须缴纳包括人丁税在内的一切贡税。如果坚持抵抗,则格杀勿论。   《摘自:“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交往性特征”于卫青李阳》   回族的祖先被迫改变信仰的过程是苦难的,一直处于伊斯兰世界的下层。后来又被蒙古奴役到中国。直到到达中国后才幸福平等的生活,同时人口快速发展。

六、回族中有些人,歪曲民族历史在宗教信仰上搞倒退那些在信仰问题上搞倒退的人,热衷于将民族宗教化! 他们歪曲了回族的历史!将民族入附中原的历史解释为宗教史!   蒙元帝国在公元年在中原的统治垮台时!   元顺帝离开元大都(北京)逃往上都时!   被蒙元帝国征招、签发、俘虏、屯田的众多回族先辈被迫滞留中原时!   伊斯兰教没有来接纳他们!阿拉伯也没有来接纳他们!在这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人的明朝接纳了他们!中原文化接纳了他们!   这才有了回族先辈的这群子孙!那时几万,现在已经多万人!宗教神职人员,将这段回族悲惨的历史,遮掩了数百年!他们在讲“卧儿兹”时,从来不涉及这段历史!   他们讲的都是宗教的历史和典故!阿拉伯的历史!   而且片面的宣称:没有宗教就没有回族!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话!是弥天大谎!   忘记回族这段悲惨历史的人,不佩作回族先辈的子孙!   现在中东地区政教关系紧张!教派复杂!原教旨主义活动猖獗!   阿拉伯国家的政府,也反对那些原教旨主义和极端的教派思潮!   打击那些作梦都想恢复政教合一野蛮时代的组织和个人!   在中国的伊斯兰网站看到“中东的伊斯兰国家是穆斯林的大后方”等诸如此类的文章,真不知道,祖国和伊斯兰国家,哪一个在穆斯林心中的位置更重要?   中东穆斯林是你的同胞还是中国人是你的同胞?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今逢盛世,宽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   从落后贫困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一些回族信教的群众也有钱到麦加去朝觐。可是中国政府对朝觐管理过于宽松,毫无限制地朝觐,使国内外的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暴力恐怖分子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极端的教派、原教旨主义、分裂思想,潮涌般而来。   对中国社会、对子孙后代都后患无穷,政府在监管方面是缺失的。   宗教信仰应该纯粹是个人行为(尽管实际情况并不尽然)。   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人们有信仰或不信仰各种宗教的自由。   但我们绝不能用某一个民族大多数人信仰某种宗教就认定全民信教(即剥夺了个别人不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也不能因为大多数人不信仰某种宗教就认定没有人信仰某种宗教(即剥夺了个别人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   “不能因为一个民族普遍信仰一个宗教,便把该民族与某个宗教等同起来;也不能因为一个民族改变了原来的宗教信仰而把他们看成另外一个民族;更不能因为几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而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民族;同样,也不能因为一个民族的人民,同时信仰几种宗教,而把他们看成是几个民族。”   《摘自:“中国穆斯林身份界定的两点问题讨论”周建新》   国家没有禁止宗教,但对于传教行为是有明确规定的,不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可以。

 “绿色中华网”在西安北院门街上拉起“向全国13亿人传播伊斯兰的真理”的横幅,还在网站上发表了下面的文章:

“具有泱泱十多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他们几千年来,一直处在蒙昧的深渊之中无法自拔。

  他们的家里供奉着神仙菩萨,他们的饭桌上少不了酒精和猪肉,当今的社会更是道德沦丧,男盗女娼,而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没有伊斯兰信仰吗?

  我们有责任向汉族同胞以及全国各族同胞传教。   可是我们怎么能够只顾自己封斋礼拜进天堂,而对他们的堕落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呢?

  我们的愿望是改变整个西安,整个陕西,改变整个中国,直到有一天,中华大地上处处飘扬着伊斯兰的旗帜,处处充满着赞美真主的声音。”   三年前,一个伊斯兰网站诞生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个网站打出了一块招牌——绿色中华。   绿色代表着伊斯兰,言下之意,绿色中华,就是一个伊斯兰的中华,这个网站提出了一个理想,向全中国十三亿人传播伊斯兰教,争取有朝一日,让所有中国人都信仰伊斯兰教,让中国成为一个伊斯兰的中国!   以回族或穆斯林名义的各类网站上,有部分信仰极端的人,利用现代互联网媒体,不断的发出与现行政策、法规、时代不和谐的声音!

 幻想将13亿中国人伊斯兰化!他们称“绿化”!

  那些信仰极端别有用心的人!并不是真的要虔诚的信仰!   而是处心积虑的利用信教群众的感情和保护宗教信仰的名义!以族教不能分为由,将年轻的回族宗教化!让宗教凌驾于民族之上!   歪曲回族历史!混淆宗教在我国传播的历史和回族形成的民族历史!   中国回族穆斯林首先是中国人!穆斯林必须首先爱国然后爱教?   对历史上大量的历史人物滥加引用!   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等历史人物,也说成是穆斯林!   这一切就是为了美化和修饰宗教历史!

七、回族存在的问题和历史使命

  再联想族教关系讨论之所以特殊敏感,可能是因为人们从道理上虽然都承认民族和宗教是有联系、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但在进一步细微琢磨联系何在、区别何在的时候,感情因素的想法和结论也许就截然相反。   例如信仰虔诚的老不希望把二者分割开,担心分开以后会“削弱”伊斯兰教,会使回族“变质”;不信仰的人则希望二者不要捆绑在一起,恐怕凝结过紧就会把信仰强加于自己;个别偏激者还把二者的关系尖锐对立,水火不相容,认为“伊斯兰教是绊脚石,严重阻碍回族前进。”   本此,似乎隐约形成一种重族轻教、扶族抑教、喜族厌教的势头。   在探讨问题时,更觉得敏感、尖锐。   《摘自:“20世纪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林松》   族教关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那些痴迷信仰的人总会给提出族教关系的人扣上反教的帽子!   他们忘记了现代社会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   现在的政权也不是政教合一的政权!   回族和宗教不管历史上和现在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民族和宗教毕竟是两回事!   回族同胞融入社会、走进学校、进入市场,需要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人和组织打交道!   回族群众在社会工作、学习、科技交流时,不可能用宗教文化进行!你不可能见到谁都“色俩目!”   回族的文化学者应该弥补这一缺憾,不能再用宗教文化代替民族文化!   我到要提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多的回族贫困人口中,有几个是宗教神职人员!   几百年来,宗教神职人员靠着信教群众的“乜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乜帖”是宗教神职人员在宗教活动中收的金钱。   在新中国建国之前,宗教神职人员还掌握着一些特权!   建国后在一些地区,宗教神职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仍在回族群众之上!   大多数的宗教神职人员,没有按着他们自己宣传的宗教理论去“出舍”!   “出舍”就是扶贫帮困,去帮助那些困难的回族群众!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它的主要任务是: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同各民族一道在祖国改革开放的盛世里,完成回族先辈为了子孙的生存和发展而入附中原的夙愿!   正象林松博士在“20世纪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发展”论文中写到:   必须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是:发展和繁荣全民族经济,脱贫致富,急起直追,改变处境悬殊、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困落后面貌。   必须竭尽全力,不能等闲视之的挑战是: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努力学习并掌握尖端科学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培养与建设现代化祖国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   《摘自“20世纪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林松》   中国回族的出路就在两条:一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教育,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教育。现在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很穷困的村庄,学校要不没有要不就很破旧,清真寺却修的规模很大,很漂亮。   男孩子能读完初中,女孩子能读完小学就很不容易了。   很多孩子没有学上,却从小就在清真寺里面读经。本身就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又生活在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环境中,大家说说能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年来?甘肃临夏是国家的一级贫困自治州,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也没什么工业支柱产业,一点可怜的农业也支撑不了什么,主要依靠国家的扶贫拨款。   农村有很多回族人,不把孩子送到学校,从小就送到清真寺去接受宗教教育,长大后除了经文教义外,文化知识为文盲,在社会上一点用也没有。   临夏万有回族人,有寺座,平均不到人一座寺。   临夏号称中国的“小麦加”,清真寺随处可见。   每天5次喊邦克—召唤礼拜(乃马孜)的高音喇叭声响彻全城,外地的回族还很向往,   临夏自称是回族的发源地,号称最纯的回人。   年麦加朝圣踩死的都是临夏去的回族人。   马步芳的祖籍是甘肃的临夏,以前称作河州。

新疆各族穆斯林约1万,有寺00座!平均不到人一座寺,比率超过阿拉伯!而且回族人和维吾尔人还不用一座寺!

  如乌鲁木齐火车站一带,有寺30座,回、维各用各的,绝对不搀杂。   新疆万人拥有清真寺的数量,名列世界第二,远远高于很多伊斯兰国家。   乌鲁木齐南门以南是穆斯林聚居区,从南门到延安路站,只有3站,回维的大小清真寺就有20多座,一个比一个高大豪华,有的寺与寺只相距30米。云南沙甸一个小村子,人口不过几千,有寺26座,平均不到人一座寺,比率超过阿拉伯,而且最近又规划了一座投资0万人民币的大寺!

谁还愿意将钱投到学校?都用去学《古兰经》了。

  这是目前极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救救我们的孩子啊!   他们不只是宗教的孩子,而是是中国的孩子啊!   无论什么宗教,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西方之所以发达,正式宗教改革的受益者,当初基督教也已经成为文明进步的绊脚石,如果没有马丁路德、卡尔文这些宗教改革先驱的努力,基督教也必将会走向没落,西方文明就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当然,这是要有勇气和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但是这对人类文明甚至宗教本身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任何宗教,无论是以来世的天堂做为诱惑,还是以末日的审判做为恐吓,都不是伟大的宗教。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神论者的生存空间必将越来越小。   内地回族青年对宗教意识的淡化,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也是对那些鼓吹信仰极端思潮的逆反心理!   人类的命运在自己手中,人类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人类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奋斗。

同样,回族也是。能不能脱离宗教的束缚科学的发展,关键还需要回族人自己去争取。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鍖婚櫌濂戒笉濂?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鏂规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hehzx.com/thxys/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