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殿试保和殿关于清代高考的那些事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710/9168797.html

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当年中国读书人梦想登上的殿堂: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来几经灾毁和重建。原名为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如果你能站在这里,你已经是帝国顶尖的知识分子了。你有机会执掌帝国重权,你能荣华风光几世几代。而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是非常不容易的。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

一个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参加“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殿试”。“殿”就是指保和殿。

殿试制度始于唐代武周时期,清因循前代成例。殿试地点原在天安门外,后在太和殿,乾隆五十四年(年)始定于保和殿。考试时间乾隆二十六年(年)始定于每年四月二十一日,后成定制。

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其他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可以从午门正中的御道走出紫禁城,表示皇帝对他们的恩宠。明清两代,累计文状元不过名。

这里还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族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hehzx.com/thxxw/14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